12月2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王小锡担任首席专家的2024年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4&WZD12)开题论证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学校外宾楼101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来自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在开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出席并致辞,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品越教授和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世南教授做嘉宾发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担任此次开题论证会专家组组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姚潇鸫和评议专家组组长钟明华分别主持开题论证会开幕式、项目情况汇报和互动以及评议环节。
林在勇在会上向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有关支持单位、院校以及课题评审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上,面对“两个大局”深刻发展,我们更迫切需要加强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研究”项目的开展与推进,必将进一步深化对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总体性研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同时,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发扬科学精神,坚持创新导向,以严谨扎实的学风,推动项目的深入实施,共同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关涉的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不断提升项目的研究水平,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标志性成果和传世之作。
项目首席专家王小锡从选题依据、研究价值、研究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行性分析、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开题论证汇报。他指出,该课题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对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溯源、回视形成历史进程、价值与实践逻辑理路进行总体性梳理和研究,设计出“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历史演进研究”“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现实境遇研究”“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价值指向研究”以及“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各子课题紧密联系、层层推进的逻辑框架。本课题致力对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由以支撑的理论基础、由以发生的历史图谱、由以强化的现实条件、由以坚定的价值取向和由以实现的路径举措,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论述,从而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文化领导权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子课题分别由子课题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高惠珠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谢江平教授、南京林业大学王金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耿步健教授以及上海市委党校汤荣光教授分别进行了汇报。
之后,评议专家组成员对开题论证进行了评议。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指出,相关研究首先要解决好“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的关系,包括理论上的主次问题和实践上的先后顺序问题,而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回到“文化主体性”,正确理解“主体性”概念。他认为,文化具有属人性,即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的,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格、思考方式及实践成果,同时根据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作为人的实践产物的文化,其自身也具有主体性,所以要把相关研究落到属人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上海财经大学鲁品越教授认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研究应该坚持唯物史观,体现人民立场,不能就文化讲文化,必须将相关研究纳入到“四个自信”和“五位一体”的建设实践,更好地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同时强调要加强建立在价值制高点和真理制高点基础上的文化话语权研究,彻底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话语权格局。苏州大学方世南教授指出,一是要做好评价体系研究,回答好何以达到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典范性研究,比如以上海、长三角等地为代表的案例研究;三是要注重比较性研究,特别是国内、国际的比较。南京大学胡大平教授认为,研究要对中国式自主知识体系给予充分、明确的呼应,增强自觉性。要着重回应好当今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诸如如何看待“崇洋媚外”现象。要回应好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到底虚无在哪些层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朱金瑞教授指出,该研究对学术性、政治性和准确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方面课题组还需加强。有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共产党人的文化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来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的重塑,根本上也离不开文化机制的改革,对此,课题研究也应有所涉及。河海大学戴锐教授认为,研究需在理清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好如何在各子课题中呈现这两个主题词的问题,认真总结概括我国在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与存在的不足,科学回答好文化总体性与具体性、过程与目标结果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复旦大学张新宁教授表示,要把握好文化自信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同频共振,思想文化与经济改革以及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与满足人民主体需要的有机统一。对自主发展与开放发展的双路驱动等问题要有所关注,同时还要注重交叉学科的研究。
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课题的顺利进行具备良好的基础。经专家组充分讨论,一致同意通过开题。开题结束之后,学校党委副书记朱惠军接见了课题组专家和评议组专家,对他们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感谢。
(供稿、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